背后人开忧始卖自当名的法和T火爆己律隐
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Friend.tech这个平台时,感觉既新奇又不安。想象一下,你可以像炒股一样"投资"某个网红大V,这种将社交关系明码标价的玩法,简直是把粉丝经济玩出了新高度。 Friend.tech的操作方式简单粗暴:你喜欢的KOL在上面开通账号后,就会生成一种叫"keys"的数字凭证。这个凭证的价格会随着买卖热度上下浮动,就像股票一样。有意思的是,8月底的数据显示,平台创始人自己的"keys"价格居然炒到了接近3个ETH(约合人民币2万多),简直是给自己明码标价。 我有个做区块链的朋友上周花了0.5ETH买了个行业大牛的key,就为了能在专属聊天室里发简历。"这比投100份简历都管用,"他当时这么跟我说,"毕竟能和行业大佬直接对话的机会太稀缺了。" 国内还有个叫Time Store的平台更绝,直接把名人的时间拆分成"股份"来卖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昙花一现的"秒啊"平台,当时就被监管部门叫停了。现在披着区块链的外衣卷土重来,玩法倒是升级了:不仅能线上聊天,还能线下见面。但说实话,这种把人际交往完全商业化的做法,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。 作为一个关注金融科技多年的从业者,我必须提醒大家:这种个人发币的行为在我国完全是在法律边缘试探。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的文件说得很清楚,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。虽然这些平台都打着"社交"的旗号,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金融属性。 更可怕的是,这种模式太容易演变成击鼓传花的游戏了。早期入场的人可能赚得盆满钵满,但最后接盘的人很可能血本无归。去年某明星代言的NFT项目暴跌的事件还历历在目,多少人因此被套牢。 Time Store声称团队都在海外,但这真的能规避法律风险吗?根据我国刑法,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发生在中国境内,或者犯罪嫌疑人是中国公民,我们都有管辖权。就像之前某个在东南亚搞资金盘的项目,最后主要成员不还是被引渡回国了? Web3确实带来了无数创新可能,但创新不等于可以无视法律。我见过太多创业者因为急于求成而踩红线,最后追悔莫及。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技术本身是支持的,但对虚拟货币相关活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。所以奉劝各位创业者:创新可以大胆,但合规必须谨慎。 说到底,技术本身没有对错,关键看怎么用。把社交关系变成金融产品这种做法,虽然短期内可能赚快钱,但长期来看,既不利于行业发展,也可能让自己陷入法律风险。与其投机取巧,不如沉下心来做好产品和服务,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道。这个玩法有多疯狂?
不只是Friend.tech在玩火
法律红线在哪里?
人在海外就能为所欲为?
给创业者的忠告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深夜行情观察:比特币能否站稳27000?以太坊空单再下一城
- 深度解读|比特币市场最新动态:从ETF持仓创新高到杠杆风险的警示
- 比特币迎来黄金时代:三大引擎或将推动价格突破19万美元大关
- 马来西亚区块链周:一场科技狂欢背后的国家雄心
- 赵秦川:坚持原有空单策略 把握回调做多良机
- 从无息到生息:稳定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
- 拆解非洲稳定币迷局:一位金融老兵的真实见闻录
- 8.22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BTC与ETH关键点位解析
- 投资智慧:睡个好觉比赚大钱更重要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美式暴击:比特币、以太坊为何突然崩盘?
- 市场观察:当币圈与股市同步跳水,我们该警惕什么?
- 鲍威尔放鸽引发市场狂欢,为何ETH成为最大赢家?
- 270万美元不翼而飞?Remitano交易所或遭黑客毒手
- 加密货币市场大地震:20万投资者一夜归零,牛市神话破灭?
- 九月降息可能就在眼前,但市场狂欢为时尚早
- 日本数字货币新动向:日元稳定币即将问世
- 比特币行情分析:市场疲态凸显,这个关键点位决定后市走向
- 马来西亚区块链周:一场科技狂欢背后的国家雄心
- 当支付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:Stripe与Circle的Layer1暗战揭开序幕
- Web3的未来:当数字世界开始建立国家边界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