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分析 > 戏融游一场设计的社精心交金

戏融游一场设计的社精心交金

2025-10-05 14:45:16 [报告] 来源:币链论坛

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接触Friend.tech时,那种既兴奋又警惕的感觉特别强烈。这个号称SocialFi的项目,表面上是在打造一个社交平台,背后却藏着一个令人着迷的经济模型。

揭开Ponzi的面纱

让我们从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说起。Key的价格计算公式(S^2)/16000可不是随便写的,它藏着项目方的"小心机"。想象一下,你在超市排队,每多一个人加入队伍,商品价格就会上涨,而且上涨的速度越来越快。这不是很疯狂吗?

我做过一个小实验:当Key数量从10个增加到11个时,价格大约上涨0.013ETH;但从100个增加到101个时,价格会上涨约0.126ETH。这种设计简直就是"越早进场赚得越多"的完美诠释。

三方博弈的游戏

在这个生态里,平台、KOL和用户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。有趣的是,我发现很多KOL对这个50%分成模式出奇地满意。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:"这不就是躺着收门票钱吗?"

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。当你花1.1ETH买一个Key时,实际上已经亏了19.2%。这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,还没走出门就发现商品自动贬值了五分之一。

价值幻觉的陷阱

让我讲个故事:三个人合伙买了一头牛、一只鸭和一个鸡蛋,约定谁先退出就拿最不值钱的。神奇的是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拥有整头牛的权利。这就是Friend.tech创造的价值幻觉。

我在Excel里做了个计算模型,发现当Key数量超过20个时,实际价值(BV)和期望价值(EV)的比例就稳定在30%左右。换句话说,你看到的账户余额有70%都是"空气"。

增长的终点在哪里?

这让我想起日剧《今际之国的闯关者》里的"美人投票"游戏。当所有人都知道游戏终将结束时,理性的玩家会选择提前离场。在Friend.tech里,高价Key注定会成为"烫手山芋"。

上周有个用户在Discord抱怨:"我花了5ETH买的Key,现在需要115个新用户才能回本!"这种绝望我很能理解。

刷分的真实成本

关于刷积分这件事,我发现很多人在犯同样的错误。他们以为持仓价值等于真实投入,却忽略了TVL才是关键指标。简单来说,大家都在用"假钱"博积分。

最经济的刷分方法?买自己小号的Key。不过即使这样,也得承担9.5%的本金损失。

最后的希望

难道Friend.tech就注定是个庞氏骗局吗?也不尽然。我看到一些Room开始提供真正的价值:有的组织线下聚会,有的分享独家投资分析。这让我想起早期的微信群,都是从闲聊慢慢发展出商业价值的。

可惜的是,高达20%的交易摩擦和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正在扼杀这个可能性。数据显示,平台已经抽走了25%的入场资金,这个比例简直令人窒息。

作为一个观察者,我既为Friend.tech的创新设计喝彩,也为它的未来发展担忧。降低手续费、打击机器人,这两件事不做,再好的经济模型也只是昙花一现。

(责任编辑:基础)

推荐文章
  • 投资中的认知边界:为什么懂得放弃才是真智慧?

    投资中的认知边界:为什么懂得放弃才是真智慧?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两件很有意思的事,让我对投资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。一件是巴菲特老爷子又在媒体上痛批比特币是"老鼠药",另一件是投资大咖段永平被网友调侃"看走眼"某家公司时的回应。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关,放在一起品却特别有味道。段永平的回答特别实在:"我看走眼的公司多了去了,关键是你看对的公司有没有下重注。"这话简直是对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完美诠释。说实话,我以前也经常嘲讽巴菲特对比特币的看法太过保守,... ...[详细]
  • NFT市场的寒冬与新生:当ERC-6551点燃创新火种

    NFT市场的寒冬与新生:当ERC-6551点燃创新火种 记得2021年那个疯狂的夏天吗?NFT像烟花一样在加密世界的天空中绽放,所有人都为这个新兴资产类别着迷。但如今,我们正经历着市场寒冬的考验。2023年的NFT交易量断崖式下跌,许多曾经的明星项目价格缩水80%以上。这让我不禁思考:NFT真的走到尽头了吗?还是正在孕育新的生机?市场现状:在寒冬中寻找希望作为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专业人士,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虽然整体市场低迷,但PFP(个人头像)类N... ...[详细]
  • 孙宇晨再获行业认可:这位加密大佬凭什么频频获奖?

    孙宇晨再获行业认可:这位加密大佬凭什么频频获奖? 最近在金融科技圈有个重磅消息:知名财经媒体Benzinga公布了2023年度金融科技大奖名单,其中波场TRON的创始人孙宇晨赫然在列,拿下了"年度加密货币变革者"这个含金量十足的称号。作为长期关注加密货币行业的观察者,我觉得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。说实话,这已经不是孙宇晨今年第一次站上领奖台了。就在不久前,他刚在Blockchain Life Awards 2023上被评为"年度加密企业家",紧接着... ...[详细]
  • Solana真的亏钱吗?未来年赚20亿美元不是梦

    Solana真的亏钱吗?未来年赚20亿美元不是梦 最近总听到一些人在唱衰Solana:"SOL是个好项目没错,但它根本不值钱!"这种论调在加密圈子里特别常见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经济的观察者,我每次听到这种说法都忍不住想翻白眼。凭什么说SOL没价值?这些质疑者的论点主要集中在这三点:第一,Solana验证者要靠补贴才能维持;第二,低费用意味着SOL代币没价值;第三,整个系统不可持续。说实话,这些观点真是让人啼笑皆非。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:在一个理... ...[详细]
  • 美国稳定币立法:一场金融革命的无声引爆点

    美国稳定币立法:一场金融革命的无声引爆点 说实话,当看到特朗普赶在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前紧急签署法案时,我意识到这绝不是简单的政策跟风。作为一名观察金融市场二十余年的从业者,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金融权力格局重塑的强烈信号。稳定币的"破圈"之路记得2015年USDT刚出现时,业内大多数人还把它当作一个边缘化的金融玩具。谁会想到,十年后的今天,美元稳定币的市值已经突破2500亿美元大关?这种野蛮生长的背后,反映的是全球金融体系对效率的极度渴求。有趣... ...[详细]
  • OpenAI的屠刀:开发者生态的生死轮回

    OpenAI的屠刀:开发者生态的生死轮回 11月的旧金山,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本应是一场科技界的狂欢。但你知道吗?每当科技巨头举办"开发者大会",台下总有一群人在瑟瑟发抖。这让我想起2007年参加苹果WWDC时的场景——台上乔布斯侃侃而谈,台下开发者们脸上写满了"既期待又怕受伤害"的复杂表情。科技进化的残酷法则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。PC时代英特尔IDF大会孕育了无数硬件开发者,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WWDC成就了数百万APP创业者。现在轮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熊市定投窗口逐渐关闭时,我在想些什么

    当熊市定投窗口逐渐关闭时,我在想些什么 上周六准备直播时,我无意间翻到了去年5月10日写的那篇《市场寒冬中的投资思考》。说实话,重读那篇文章时,心里涌起一阵感慨。当时我给自己定下的定投价位:比特币35000美元,以太坊2500美元。那时的市场价分别是31000美元和2290美元,现在看来,比特币已经突破了我的定投价,而以太坊虽然还在2000美元附近打转,但留给我们的时间恐怕也不多了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周期的投资者,我深知现在的市场状... ...[详细]
  • 投资小白必看:5篇帮你搞懂ETF选择的硬核指南

    投资小白必看:5篇帮你搞懂ETF选择的硬核指南 钱这东西啊,放着不动就是一堆数字,只有让它流动起来才能创造价值。想想看,全球每天都有无数金钱在流动,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这场盛大的经济舞蹈。记得前阵子我去买咖啡时突然意识到,每一次扫码支付的背后,都是金融自由的体现。但话说回来,要是支付方式受限,那感觉就像是被捆住了手脚,连消费的自由都没了。从理论到实践:代币经济学的迷思说起互联网的未来,我特别认同一个观点:下一代网络应该让用户成为真正的主人。比特... ...[详细]
  • 数据黄金时代:Filecoin如何重新定义数字资产价值

    数据黄金时代:Filecoin如何重新定义数字资产价值 在这个数据即石油的数字时代,Filecoin虚拟机(FVM)的出现就像在Web3荒野中亮起的灯塔,照亮了去中心化存储的未来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分布式存储发展的研究者,我不得不说,FVM正在重塑我们对数据资产管理的认知。数据困境与去中心化曙光记得三年前我走访一家医疗大数据公司时,他们的CEO曾无奈地告诉我:"我们的数据就像金矿,但开采权却掌握在云服务商手中。"这正是当前数据经济的困境——价值被层层中介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行情解析:如何把握抄底逃顶的黄金时机?

    比特币行情解析:如何把握抄底逃顶的黄金时机? 大家好,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近让不少投资者焦虑的话题——比特币到底见顶了吗?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发现每当市场剧烈波动时,总会有朋友因为恐慌而错失良机。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底部还记得2022年那波暴跌吗?当时比特币跌到15000-25000区间时,多少人因为恐惧不敢进场?我有个朋友老王,就是在20000美元时犹豫不决,结果现在看着4万多的价格直拍大腿。说到底,投资最难克服的就是这种心理障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