态崛亿用遇上N生当8户的链起区块
每次打开Telegram,我都会想:这个拥有8亿用户的即时通讯巨头,会给区块链世界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?TON(The Open Network)正在给出答案。作为Web3世界一个特别的存在,TON不像其他新公链那样要绞尽脑汁获取用户——它只需要思考如何把Telegram庞大的用户群转化为链上活跃度。
TON的先天优势:背靠Telegram这棵大树
记得去年参加新加坡Token2049时,TON展台前总是挤满人。大家最好奇的就是:"你们打算怎么把Telegram用户转化到区块链上?"确实,在其他公链还在为获客发愁时,TON已经站在了巨人肩膀上。基金会计划到2028年让5亿人使用TON,这数字听起来夸张,但考虑到Telegram的用户基础,又似乎并非天方夜谭。
目前TON生态已经初具规模,官方收录了551个DApp,涵盖16个赛道。这让我想起2018年以太坊生态的早期景象——虽然项目数量不少,但真正能打的还不多。不过TON有个独特优势:所有应用都可以无缝集成到Telegram中,用户甚至不需要下载额外的钱包应用。
资本加持:2.75亿美元的生态扶持
去年4月,TON基金会宣布成立2.5亿美元的Toncoin Fund,获得火币、KuCoin等交易所支持。后来又有2500万美元的加速器计划。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,正在催生一批有潜力的项目。
我特别关注到Megaton Finance——这个由韩国KlaySwap团队打造的DEX,虽然目前日交易量还不到20万美元,但考虑到韩国团队在DeFi领域的技术积累,未来值得期待。不过说实话,现在TON上的DeFi项目都面临同一个问题:流动性不足。比如MEGA-WTON交易对24小时成交量才3000美元,这让我想起2019年Uniswap刚上线时的情形。
NFT生态:从用户名拍卖到数字艺术品
最让我惊讶的是Fragment这个市场。你能想象一个加拿大用户名为@canada的NFT卖到3.5万美元吗?Telegram创始人Pavel Durov的奇思妙想——把用户名变成NFT,已经带来了1.2亿美元的收入。
TON Diamonds这个NFT市场也挺有意思。持有他们的钻石NFT可以免手续费,这种玩法在以太坊上还没见过。艺术家@sheidlina的作品Annihilation地板价211 TON(约500美元),在熊市中表现相当不错。
早期项目的机遇与挑战
目前TON生态中,Tonstarter这样的启动平台已经孵化了11个项目。Evaa Protocol这个借贷项目获得了DoraHacks黑客松奖项,预计明年一季度发币。Fanzee游戏平台也在快速成长。
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,TON生态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。就像2017年的以太坊,基础设施和用户习惯都还需要时间培育。不过,有了Telegram这个超级入口,TON确实比其他新公链更有机会跑出来。
每次看到Telegram里集成的TON钱包,我都会想:也许某天,我们真的能看到5亿人在用区块链。那时候,现在的这些早期项目,会不会成为下一个Uniswap或OpenSea?时间会给我们答案。
(责任编辑:回顾)
-
刚从新加坡Token2049回来,说实话这个行业的现状比我预想的还要魔幻。作为一个参加过三届的老面孔,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——Web3就像个重症监护的病人,你说它死了吧还有心跳,说它活蹦乱跳吧又离不开氧气瓶。金钱的游戏:Web3在老钱面前就是个弟弟最讽刺的是,同期举办的F1赛事直接把新加坡酒店价格抬高了3倍。看着那些西装革履的投行精英们挥金如土,我们这群穿T恤牛仔裤的Web3从业者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啃... ...[详细]
-
作者:Zach Pandl(灰度投资) | 编译:松雪(金色财经)说实话,区块链这东西有时候真像我们日常用的社交软件。你想想,要是微信上只有你一个人,那这玩意儿还有啥用?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效应——用的人越多,价值越大。在加密世界里,这个道理同样适用,而且可能带来更惊人的回报。网络效应的魔力记得我第一次用比特币买咖啡时的经历吗?那家咖啡店刚好接受比特币支付。但如果全城就这一家店能用,我可能就懒得折腾了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,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:当世界动荡不安时,我们的财富该往何处安放?这些年比特币和各类加密货币的表现,确实给了我不少启发。数字黄金还是泡沫?比特币的避险属性大考验记得2020年初,美伊局势紧张时,整个市场都在颤抖。但令人惊讶的是,比特币却在"战火纷飞"中逆势上扬,短短一个半月就实现了50%的惊人涨幅。当时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惊呼:"这简直就是数字黄金啊!"确实,与传统资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浏览TRONSCAN数据时,我惊喜地发现波场TRON的用户量已经飙升至1.89亿大关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行业发展的观察者,这个数字确实令我感慨万千。记得2018年主网上线时,谁能想到短短五年就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?说实话,波场的发展轨迹就像是区块链行业的"逆袭教科书"。从当初被质疑的"以太坊挑战者",到现在成长为拥有65亿笔交易记录的支付网络巨头,这个转变过程充满了戏剧性。最让我印象深刻... ...[详细]
-
八年前,当整个华尔街还在对加密货币持怀疑态度时,Tom Lee已经悄悄布局比特币。这位摩根大通前首席策略师凭借独到的眼光,成功预言了比特币的"黄金替代品"属性。现在,当大多数投资机构还在纠结比特币ETF时,这位华尔街"神算子"又做出惊人转向——全力押注以太坊。非典型华尔街精英的逆袭之路Tom Lee的故事堪称美国梦的完美诠释。作为韩裔移民后代,他在沃顿商学院获得金融学位后,从摩根大通的分析员做起,... ...[详细]
-
这两天我的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——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要发售首款NFT了!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数字经济的老司机,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先是愣了一下,国企居然也开始玩NFT了?这绝对是个值得细品的信号。Meelier NFT:藏着咪咕怎样的战略野心?咪咕这次的动作很有意思。10月1日他们官宣的这款名为"Meelier"的NFT,选择了当下最火的盲盒玩法,而且还偏偏挑了国际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跟几位金融圈的老朋友聊天,大家不约而同都在担忧同一件事——通胀这只灰犀牛似乎正在悄然逼近。作为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业内人士,我不禁回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情景。但这一次,情况可能更复杂。历史的轮回: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通胀噩梦记得刚入行时,我的导师就告诫我:"通胀就像幽灵,你以为它消失了,其实它只是在等待时机。"这话如今想来真是至理名言。上世纪70年代那场长达十年的滞胀,不就是工会力量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英国广播公司(BBC)的一则声明在媒体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这家老牌新闻机构10月7日公布了自己对待生成式AI的立场,展现出既开放又谨慎的智慧态度。作为从业多年的媒体观察者,我不禁要为BBC这种"两手抓"的做法点赞。拥抱科技的BBCBBC国家事务总监罗德里・塔尔凡・戴维斯在一篇充满温度的博客中坦言,他们看到了AI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。这让我想起去年BBC用AI分析体育赛事数据的成功案例,确实为观众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我在刷手机时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不论是金融科技论坛还是菜市场大妈闲聊,大家都在谈论一个词:"稳定币"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比特币狂潮时的场景,但这次的感觉完全不同。稳定币不是简单的投机工具,而是正在重塑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。国际大咖们眼中的稳定币未来上周参加完香港金融科技周活动,我有幸与几位业内重量级人物交流,他们对稳定币的看法令人深思。市场潜力:数字黄金还是泡沫?Bernstein的分... ...[详细]
-
说来有趣,虽然我们国家对加密货币交易亮起了红灯,但中国投资者在这方面的热情却丝毫未减。最近Bitget交易所做的一项跨越20国的调查,着实让我这个老金融人也感到意外。从去年5月到8月的数据来看,我们的投资者在加密资产上的投入,简直可以用"壕无人性"来形容。你们猜怎么着?有18%的中国投资人砸了5-10万美元在加密货币上,更夸张的是19%的人投入高达10-50万美元!要知道,这还是在政策明令禁止的情... ...[详细]